包厢里觥筹交错,笑声不断。亲戚们一个接一个地举杯庆祝着,我的耳边充斥着那些熟悉又陌生的方言,心却怎么也安定不下来。
我抱着刚满百天的女儿陈悦,看着她在亲戚手里一个个地传递,心中忐忑不安。她小小的身体在那些粗糙的手掌间摇晃,我的视线随着她的动作起伏,心里隐隐有些紧张。
婆婆今天很开心,一桌桌地敬酒,招呼她的亲戚们,而对我却几乎没有什么关心。她的笑容在面对我时,总是带着一种冷淡和疏离,仿佛我只是个局外人。每一次她看向我的目光,都让我感到自己和这个家庭的格格不入。
“小雨,让我抱抱陈悦。”小姑子陈丽突然站到我面前,一脸殷勤地伸手过来。我勉强笑了笑,把女儿递过去,心里却不由自主地担心起来。
从小姑子手里传回来的力道有些粗鲁,我忍不住想提醒她小心一些,可一想到她那双总是带着不耐烦的眼睛,我又咽下了那些话。
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我的心情越来越不安。等到宴会快要结束时,女儿终于回到了我的怀里。我松了口气,准备给她喂奶,可就在我解开她的小手时,我的心猛地一跳——她手上的金镯子不见了!
那是我妈特意为陈悦定制的,6000多块,寓意“长命富贵”。我心急如焚,立刻四处寻找,嘴里不停嘟囔着:“镯子呢?悦悦的镯子怎么没了?”
婆婆听到后,走了过来,看着我慌张的样子,脸上没有一丝担心,反而带着几分不耐烦:“算了,都是亲戚,谁会偷你家孩子的东西?”
我一愣,婆婆的话像一盆冷水泼在我心上。那可是6000块的镯子,怎么能这么轻描淡写地说“算了”?我的心里瞬间涌起一股无名火,可面对婆婆,我却不知道该怎么说出口。
丈夫陈明一直沉默不语,站在一旁,低头看着手机,仿佛这一切和他无关。我的心更凉了,原来在他眼里,这件事也不重要。
回想起我和陈明的相识,似乎一切都发生得太快。我们是在一次同学聚会上认识的,他高大稳重,话不多,但有一种踏实的感觉。那时候的我,刚从大学毕业,满怀对未来的憧憬,觉得自己遇到了可以托付一生的人。
我的家庭可以说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,父母都是老师,从小对我的要求很高。我自己也一直努力读书,成绩优异,后来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,顺利进入一家外企工作。
陈明的家庭则完全不同。他来自一个小城镇,家里做点小生意,虽然不富裕,但生活也算过得去。他有一个妹妹,陈丽,比他小两岁,性格泼辣,平时总是和婆婆一起照顾家里的小店。
刚开始,我并没有太在意这些家庭差异,觉得只要两个人感情好,什么都不是问题。陈明对我也很好,我们很快就闪婚了。我满心以为,婚后生活会一如既往的甜蜜。
可现实并没有我想象得那么简单。
婚后,我发现自己和陈明的家庭有太多的不同。婆婆是个比较传统的女人,对我这个城里媳妇一直有些看不上。她常说:“我们乡下人朴实,不像你们城里人,花花心思多。”她的话里总带着几分讽刺,让我心里很不舒服。
我试着和她沟通,想要融入这个家庭,可她总是用冷漠的态度回应我。每次我提出什么意见,她总是反驳:“我们乡下人就这样,你不习惯那是你自己的事。”
最让我难以接受的是,小姑子陈丽总是借钱不还。她每次都说有急用,等有了钱一定还我。可等到我开口要钱时,她总是笑着说:“嫂子,这点钱你还真计较啊?”
我心里憋屈,可每次陈明都劝我:“丽丽不是故意的,你别和她计较。”我看着他那副毫无主见的样子,心里失望极了。
怀孕后,婆媳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。我原本以为,怀孕的女人应该得到更多的关照,可婆婆根本不把我的感受放在心上。她常常做些我不喜欢的食物,还坚持让我按照她的方式吃,根本不顾我身体的实际需求。
有一次,我实在忍不住了,对婆婆说:“妈,我现在怀孕了,医生说我不能吃太油腻的东西。”
婆婆却不以为然,摆摆手道:“我们那时候怀孕,哪有你们这么多讲究?你现在是太娇气了,吃什么不都是一样?”
我气得不行,可又无可奈何。
陈明依旧是两边和稀泥,根本不肯站在我这边。每次我和婆婆起了冲突,他总是说:“妈也是为了你好,你别太敏感了。”
我渐渐意识到,陈明根本没有办法在婆婆和我之间做出任何决定。他只是习惯了听从他母亲的意见,从来没有真正考虑过我的感受。
女儿出生后,本以为情况会有所好转,可婆婆带娃的方式让我更加崩溃。她总是用一些老旧的带娃观念,完全不顾现代育儿知识的科学性。
有一次,我看到她用热水泡奶瓶,而不是用消毒器,我忍不住提醒她注意卫生。婆婆却不耐烦地说:“我们那时候不也是这么带娃的,你看你老公不也长这么大了吗?”
我气得哑口无言,转身回了房间,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。
百日宴上的金镯子事件,成了压垮我耐心的最后一根稻草。婆婆轻描淡写的一句“算了,都是亲戚”,让我彻底心寒。
宴会结束后,回到家里,我和陈明坐下来,第一次认真谈了一次。我告诉他,我不能再继续这样下去了,我们必须搬出去住。
“我们现在有了自己的小家,应该有自己的生活。你妈有她的习惯,但我不能一直迎合她的生活方式。”
陈明沉默了很久,最后点了点头:“好吧,我们搬出去。”
这句话让我松了口气,我知道,自己终于为这个家设下了底线。
我不想让女儿将来也陷入这样的家庭矛盾中,我希望她能有一个健康、平等的家庭环境。作为母亲,我有责任为她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。
如今,我们已经搬出了婆家,生活虽然不算富裕,但总算轻松了许多。我学会了坚持自己的底线,也学会了如何在婚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未来的路还很长,我会带着对女儿的期许,继续走下去。